化学工程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力量 | 科学研究 | 人才培养 | 党纪学习教育 | 学生工作 | 创业就业 | 药品库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本科生教育>>思教案例>>正文
 
​ 电力用油(1)
 

课程和案例的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电力用油

授课对象:学大类/应用化学

课程性质:专业课程

课程简介:

在电力系统中,油务监督是化学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督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发电机组润滑系统、调速系统、充油(充气)电气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石油的组成、性质以及炼制加工技术对成品油的影响。以电力系统发、供电设备中使用的润滑介质、液压介质及绝缘介质的国家标准为基础,系统阐述这些介质的物理化学及电气性质,介绍了其主要检测、诊断技术和方法,指出维护监督中的难点和注意事项。使学生能对复杂电力行业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建立职业责任感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具备从事本学科研究、开发的基本技能,承担业务管理的初步能力。

案例简介:

电力用油课程思政案例:从“跟跑”到“领跑”——国产绝缘油的自主创新之路

一、课程知识点

本案例围绕“电力用油的研发与应用”核心内容,聚焦变压器绝缘油的性能优化、添加剂技术及国产化替代进程。具体涉及绝缘油的电气绝缘性能(击穿电压、介质损耗)、氧化安定性、析气性等关键指标,以及通过纳米添加剂改性、新型抗氧化剂研发提升油品综合性能的技术路径。

二、思政融入点

1.科技强国与自主创新:通过我国绝缘油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突破的发展历程,展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激发学生投身科研创新、打破技术垄断的决心。

2.艰苦奋斗与团队协作:讲述科研团队攻克技术难题时面临的重重挑战,凸显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精神,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3.绿色发展与社会责任:结合环保型绝缘油研发案例,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引导学生树立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意识。

三、案例内容

过去,我国高端变压器绝缘油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核心技术封锁严重制约了电力行业发展。2010年前后,特高压输电工程在我国大规模推进,对高电压等级、高可靠性绝缘油的需求急剧增加,但进口油品不仅成本高昂,且供货周期长、技术服务受限,成为电力建设的“卡脖子”问题。

为实现关键材料自主可控,国内某科研团队联合电力企业、高校组成攻关小组,开启绝缘油国产化研发之路。研究初期,团队面临原料筛选、添加剂配方优化、高温高压性能测试等诸多难题:在模拟特高压设备运行环境的试验中,油品的局部放电性能始终无法达标;高温下抗氧化能力不足导致油品快速劣化……面对一次次失败,科研人员没有退缩,他们查阅海量文献、反复调整配方,在实验室中日夜奋战。

经过五年多的不懈努力,团队创新性地将纳米二氧化钛分散技术与复合添加剂体系结合,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压绝缘油。该油品不仅在电气性能上超越进口产品,还通过生物降解原料替代传统芳烃,将环境友好性提升30%。目前,国产绝缘油已广泛应用于“西电东送”等国家重大工程,市场占有率超过70%,显著降低了电力建设成本,有力支撑了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四、教学过程设计

1.问题引入:展示特高压输电网络地图,抛出“关键材料依赖进口会对国家能源安全造成哪些风险”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技术自主创新重要性的思考。

2.知识串联:结合案例讲解绝缘油性能指标与特高压设备运行需求的关联,分析国产绝缘油研发中的技术突破点(如添加剂配方优化、纳米改性技术)。

3.深度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辩论“技术封锁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并结合案例分享科研团队攻坚克难的精神对个人成长的启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报国信念。

4.实践拓展:布置课后任务,要求学生调研新能源领域(如海上风电)对电力用油的特殊需求,思考如何将绿色理念融入未来技术研发。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

本案例以国产绝缘油研发为切入点,将专业知识与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结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与民族自豪感。后续教学中,可进一步结合双碳目标下电力用油的低碳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深化课程思政内涵,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家国情怀的能源领域人才。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东北电力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2017 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