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力量 | 科学研究 | 人才培养 | 党纪学习教育 | 学生工作 | 创业就业 | 药品库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本科生教育>>思教案例>>正文
 
石油化工工艺学
 

一、课程和案例的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石油化工工艺学

授课对象:能源化学工程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

二、案例蕴含的思政元素分析

1950年代,中国石油化工产业起步,炼油技术依赖苏联技术引进,乙烯产量极低(1970年仅1.5万吨),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1959年大庆油田发现,推动原油开采能力提升,铁人精神成为行业精神标杆,但仍以燃料油生产为主,化工原料加工能力有限‌1980年乙烯产能不足100万吨,国内乙烯装置全部依赖进口‌。引入催化裂化、加氢精制等技术,燃料型炼油厂逐步向燃料-化工型转型,润滑油、石蜡等产品实现国产化‌。受石油资源限制,煤化工技术(如焦炭生产、煤气化)同步发展,但石油化工仍占据主导地位‌。进入21实际后,进行了自主创新与规模化扩张,开发甲烷氧化法、重油裂解等新工艺,提升烯烃生产效率‌。我国石油工艺技术已形成成熟炼化体系与多元化创新格局,2022年炼油能力占全球18%,乙烯产能跃居世界首位,支撑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在非常规油气开发领域,陆相页岩油钻井技术取得突破,大平台工厂化作业、水平井分井段“一趟钻”工艺显著提升开发效率,但与北美先进技术相比仍存在地质工程一体化导向精度不足等差距‌38。绿色低碳技术快速迭代,辽河油田建成CCUS-EOR全产业链体系,累计注碳71.4万吨实现增油67.9万吨,并通过“碳驱油与地质体封存协同调控技术”攻关,计划“十五五”期间打造年注碳百万吨规模的区域储碳库。当前行业仍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高端聚烯烃催化剂等核心技术尚未完全自主化,深层碳酸盐岩等复杂油气藏开发存在工程瓶颈‌;另一方面需加速推进炼化装置碳捕集(如CO₂制淀粉技术)与废塑料化学回收等循环经济模式落地,以响应“双碳”战略目标‌。课程中融入闵恩泽团队研发“稀土Y型分子筛催化剂”等核心技术,推动炼油装置国产化率提升至90%以上‌,使学生学会认知、把握现代化学的重要特点,更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创新精神。课程中融入“‌大庆油田的精神,为国家石油工业贡献力量”的油田工人王进喜事迹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科学报国精神。

三、案例教学整体设计

(一)教学设计

石油化工工艺学课程确立了复杂工程问题分析、知识传授和工程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掌握石油化工产业链的基本结构与核心工艺的社会经济价值深入梳理课程内容,结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主要从爱国主义思想树立;②科研思维、创新能力培养;③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教育几个方面下功夫践行“课程思政”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注重适时恰当,水到渠成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效果。

(二)教学实践

教学内容:

1.石油炼制工业概述

2.我国炼油工业发展状况

3.我国油气资源与炼油业形势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与课堂讨论法结合;运用启发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东北电力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2017 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