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和案例的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化工过程安全与环保
授课对象: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本科生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简介:化工过程安全与环保是能源化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专业培养方案中为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通晓化工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危险种类及防护技术、懂得生产的自我保护。了解压力容器使用的安全技术,了解常见化工腐蚀类型与采用防护方法,掌握废水、废气、废渣等常见的化工污染种类及其处理方法。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并分析能源化工对能源化工对环境、安全、社会、文化、法律的影响及本人承担的责任。
课程负责人:杨淼森
案例简介:
化工生产防火防爆技术,是课程内容的第一章。
知识传授:1、燃烧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2、爆炸极限及其影响因素。 3、防火防爆的技术措施。
能力培养:1、理解火灾爆炸事故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控制措施。2、掌握燃烧的必要条件和燃烧的本质;掌握燃烧类型及特征参数。3、了解爆炸类型,掌握爆炸极限及影响因素。4、理解化工企业所采取的防火防爆的安全技术措施;熟练掌握各种消防器材的结构、灭火原理、使用方法及维护知识并会运用;了解化工企业常见的火灾爆炸事故。
价值塑造:①安全意识与责任担当:防火防爆技术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通过学习这门技术,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让他们明白自己肩负的保障安全的重大责任。无论是在工业生产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要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②团队合作与协作精神: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火灾扑救还是爆炸事故的处理,都需要消防队员、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专家等密切配合。③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防火防爆技术人员在工作中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
二、案例蕴含的思政元素分析
案例一,2004年,浙江省台州市某制药厂,发生甲苯反应釜爆炸事故,造成二人死亡,一人受伤。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某车间的液氨、甲苯等化工原料泄漏遇高温而引发爆炸。案例二,2005年四川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右线隧道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掌子面处塌方,瓦斯异常涌出,致使模板台车附近瓦斯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模板台车的配电箱附近悬挂的三芯插头短路产生火花引起正在施工的隧道右洞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共造成44人死亡,11人受伤。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与责任担当。化工企业的工作人员如果对防火防爆技术掌握不到位,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这就要求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严谨对待每一个操作环节,确保安全。
案例三,2004年,吉林市某商厦发生特大火灾,造成54人死亡、70余人受伤。火灾是由商厦伟业电器行雇员于某在仓库吸烟引发。一个小小的烟头上演了一场特大火灾事故,致使54人的生命死于火海。相关负责人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要如实报告安全隐患,不得隐瞒或虚报;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违规作业。通过法律知识的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做到依法办事,遵纪守法。
案例四,1998年9月第一星期六中午,山东某集团石化厂减压车间的值班人员刚刚巡检完毕。突然,车间渣油泵上的焊口开缝,随着油泵的高速旋转,甩出油花,落在380℃高温的泵体上,立刻起火。车间所在员工立即行动起来,1人报警,1人开启干粉灭火器,另外2人关掉进出口阀门,掐断油料供应,火被窒息、扑灭。整个过程不到2分钟。这是山东某集团一起突发小火的扑救现场。集团员工曾多次成功处理了类似的初起火灾。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协作精神。防火防爆工作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和专业人员的协同合作。在大型火灾现场,需要消防人员与技术人员合作,了解建筑结构和危险化学品情况,制定最佳的灭火方案。
三、案例教学整体设计
(一)教学设计
化工过程安全与环保课程确立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深入梳理课程内容,结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主要从①安全意识与责任担当;②安全保护与“三废”处理能力培养;③职业素养和法律意识培养;几个方面下功夫践行“课程思政”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注重适时恰当,不生搬硬套,达到润物细无声、水到渠成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效果。
(二)教学实践
教学内容:

1. 绪论
2. 化工生产防火防爆技术
教学方法:

讲授与课堂讨论法结合;运用启发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过程:

(三)教学反思
化工过程安全与环保课程面向理学大类专业大四学生。课程涉及面广,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较大,在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抓住第一节课教学的机会开展思政教育,从部分学生的反馈看思政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张同学说“这门课程不只是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加强了我的法律意识和提升了我的职业素养,让我认识到了安全无小事”。杨同学说“这门课不仅让我掌握了防火防爆技术,同时让我了解到其巨大危害,让我认识到了防火防爆中需要多人配合,培养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