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力量 | 科学研究 | 人才培养 | 党纪学习教育 | 学生工作 | 创业就业 | 药品库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本科生教育>>思教案例>>正文
 
煤化工工艺学(1)
 

 一、课程和案例的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煤化工工艺学

授课对象:工学大类/化学工艺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简介:

通过对煤的低温干馏、炼焦、炼焦化学产品回收和精制、煤的气化、煤的间接液化、煤的直接液化和煤化工生产的污染和防治等的生产原理、生产方法、工艺计算、操作条件及主要设备等的介绍,使学生具备煤化工工艺学的坚实基础、对煤化工的原料选择、工艺路线的选择、典型单元操作及化工工艺的实现等有深刻的理解,具备对工艺过程进行分析、改进、开发新产品等能力,以掌握煤化工工艺的开发思想和思路为重点,增强其独立思考的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后尽快适应岗位及进一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另外,本门课程与“一带一路”发展的教学案例通过讲述煤化工工艺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报国”的理想,牢固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终生的坚定信念。

案例简介:对比国内外煤气化技术发展水平,介绍我国科研团队在煤气化技术研发中攻克的关键技术难题,如高效催化剂研发、工艺流程优化等。

知识传授:

① 煤气化原理;

② 煤的气化方法;

③ 煤炭地下气化;

④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⑤ 煤气化方法的分析比较与选择;

⑥ 煤气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及趋势。

能力培养:

① 原理运用能力;

② 工艺设计能力。

价值塑造:

① 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针对现有煤气化工艺的不足,如某些工艺能耗高或环境污染大,学生可基于所学知识,结合行业前沿技术,分析工艺的可优化环节,提出改进措施,以实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环境影响等目标,培养工艺优化创新能力;

② 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开拓产品创新思路,增强在煤气化产品研发方面的创新能力;

③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在不断实践中提升沟通表达能力,确保信息准确传递,促进团队间的高效协作;

④ 可持续发展意识与社会责任能力,在学习和未来工作中,学生能够从国家能源战略高度出发,思考行业发展方向,为保障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案例蕴含的思政元素分析

讲述我国科研人员在国际竞争压力下,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让学生明白科技创新是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鼓励学生勇攀科技高峰。

三、案例教学整体设计

(一)教学设计

煤气化课程确立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深入梳理课程内容,结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主要从: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树立;科研思维、创新能力培养;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几个方面下功夫践行“课程思政”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注重适时恰当,不生搬硬套,达到润物细无声、水到渠成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效果。

(二)教学实践

讲授法:

系统讲解煤气化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和设备,确保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在讲授过程中,适时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

案例教学法:

选取实际的煤气化工程案例,如安全生产事故案例、环保问题案例、技术创新案例等,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思政素养。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第五章:煤的气化

 


问题启发:

一提到煤气化,你想到了什么?

 

 

煤气化的工业用途是什么?

 

 

 

 


煤气化过程有哪些阶段,主要化学反应有哪些?

 


煤的地下气化分类有哪几种?

 

 


IGCC系统主要由煤的气化及蒸汽-燃气轮机发电两部分组成,有哪些工业应用?

 


思考煤气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及趋势?

 


 

 

(三)教学反思

煤化工工艺学课程作为大三上学期课程,融入思政教育,能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战略、社会责任等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和职业素养。以下是围绕煤化工工艺学可提出的思政话题及切入点:

1. 科技创新与民族自强

在煤的气化技术讲解中,介绍我国从早期依赖国外引进技术,到如今自主研发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等一系列成果。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创新对国家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以及背后科研人员付出的努力。启发学生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摆脱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激励他们树立科技强国的信念,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实现民族自强贡献力量。

2. 能源战略与家国担当

分析煤的气化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紧迫性。通过煤的气化可将煤炭转化为清洁的气体燃料和化工原料,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这启发学生从国家能源战略高度思考自身学习和未来工作的意义,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与担当精神,使其明白在能源领域工作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稳定供应的重任。

3. 绿色发展与生态责任

煤的气化过程涉及环保问题,如气化废水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讲解在实际生产中如何通过先进工艺和环保设备处理废水,实现达标排放。引导学生思考化工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让他们明白绿色发展是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启发学生在学习和未来工作中,始终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承担起生态责任。

4. 工程伦理与安全意识

引入因煤的气化工艺操作不当引发的安全事故案例,如气化炉超压爆炸等。分析事故原因,强调工程师在设计、操作和管理煤的气化装置时,保障人员生命安全是首要责任。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安全意识,在今后工作中严格遵守安全规范,确保生产过程安全可靠。

5.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煤的气化项目从技术研发到工程建设再到生产运营,涉及多学科专业团队协作。在教学实践环节,如组织学生进行煤的气化工艺设计小组项目,学生需要分工合作,从热力学计算、设备选型到工艺流程绘制。过程中可能出现因沟通不畅导致的工作重复或进度延误。借此启发学生认识团队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身优势,相互协作,提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东北电力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2017 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