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力量 | 科学研究 | 人才培养 | 学生工作 | 创业就业 | 药品库 | 下载中心 
学生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
科技实践活动
学生工作机构
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正文
 
【化语】青春雷锋月(一)
 

雷锋,这个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名字,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从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之后,学雷锋活动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展开。这个牺牲时仅仅22岁的青年,用它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与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不朽的丰碑。

习总书记说:“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这也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而如今,拨开历史的迷雾,穿越半个多世纪的雷锋精神,这份民族精神的珍贵财富,依旧光芒四射,鼓舞着全国亿万儿女。

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归结起来表述为“上””与“善”即是忠于职守、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与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岁末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卷而来,全国各地防疫工作形势严峻,但与此同时也涌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他们平凡的勇敢中却闪耀着奉献的光芒,他们为祖国筑起了抗击疫情的牢固围墙。

“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迎着困难前进,这也是我。”

——摘自《雷锋语录

疫情期间,那一封封请战书,是对祖国最长情的告白,那被病毒肆虐的地方就是医务工作者们逆行的目的地。在这个庚子新年来到之际,是他们用生命守护着全国人民的除夕夜,纵是一路荆棘,也无所畏惧。

     2EE497EC0F



“青春呀,永远是完美的,但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摘自《雷锋语录

在这场全民战“疫”中,大学生志愿者们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不求回报,无私奉献。在家乡当地的防控线上把控关卡,排查居民信息,测量体温,将满腔热情融进伟大事业,让雷锋光芒闪耀在神州大地。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

——摘自《雷锋语录

雷锋精神并不是青年们难以企及的道德丰碑,而是在点滴小事中展现的“平凡的善良”,在这场“在家就能做贡献”的战“疫”中,有的同学捐出自己的奖学金贡献一份力量、有的同学自觉做起了家务减轻在一线工作的父母的负担、即使是同学们每天按时上报体温,遵守学校规定,自觉承诺“疫情结束前不返校”也是对疫情防控工作的莫大支持。

“我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摘自《雷锋语录

风雨同舟,共克时艰。我们每个人都心怀一份感激与信念,而这份发自内心的善良与温暖,定会化作缕缕阳光,微光虽小却足以照亮黑暗,迎来生机勃勃的春天。

化学青年学子志愿者说


封城封路不封心,隔山隔水不隔情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坚守一线,同样,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志愿者,用自己的行动为抗“疫”贡献着力量,在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中,我见证了无数志愿者的不求回报、无私奉献,封山封路却封不住乐于奉献的爱心,隔山隔水却隔不住为民服务的情义,相信,众志成城,我们必定战胜疫情,春暖花开,疫情终会散去!


——应卓181张文肖

化学青年学子志愿者说


众志成城,共渡难关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共青团是新时代党的有力助手和可靠后备军,我主动参加防控疫情志愿服务工作,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为防控疫情,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拨开乌云。疫情让这个“3.5”变得惊心动魄,但是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前行。众志成城,共渡难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战士;团结一心,严防严控,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我坚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应化183张家骏

化学青年学子志愿者说


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克时艰。身处各地的志愿者逆向而行,积极投身到家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们以“有责任、敢担当、讲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谱写了一曲共同战“疫”的青春赞歌。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我立足家乡,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通过此次防疫志愿活动,我深知:雷锋精神是永恒的,不会因时代的变化而褪色,并将激励着我们抗击疫情,度过难关,挺过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应化192刘英敏


伟大的精神力量总能穿越时代阻隔展现其精神内涵,尤其是在困难面前更能闪耀光芒,给人鼓舞与力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无论是救死扶伤还是做好后勤保障,无论是决心逆行还是偶然相遇,无论是坚守岗位还是志愿服务,都带着滚烫的“雷锋精神”走进了新时代,而这份精神也将永远支持我们走向胜利,走向美好,走向未来。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东北电力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2017 保留所有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