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力量 | 科学研究 | 人才培养 | 党纪学习教育 | 学生工作 | 创业就业 | 药品库 
首页
学院新闻
通知公告
教学信息
科研信息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当前位置: 首页>>通知公告>>正文
 
年度人物评选-化研232刘英敏
 

 

个人事迹材料

刘英敏,女,汉族,20018月出生,中共党员,东北电力大学应用化学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入学以来,我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勇于实践、敢于探索、乐于奉献,锚定“科技创新服务工业安全”初心,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融入学业成长、学术科研与社会实践的每一个环节。连续两年获得东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获评2025年国家奖学金,获得东北电力大学“优秀研究生”、“科技创新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一、勤学善思,筑牢学业科研根基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始终坚信“扎实的学业基础是科研创新的前提”,始终保持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精益求精。在课堂上,我专注于捕捉核心知识点,认真完成课堂笔记,针对核心课程的重难点部分,主动与老师、同学探讨,并利用课后时间利用学校图书馆平台查阅相关资料,结合研究方向深入拓展学习,力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与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凭借系统化的学习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努力,经过一学年的学习,我的专业课平均绩点达到90.56,专业排名第一,在修习的15门课程中,90分以上的课程共有13门,配位化学、现代传感与分析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专业学科均在95分以上,连续两年获评东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并获得校“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

在课业学习过程中,我着重注意与研究方向相关的内容,如在配位化学的学习中,我结合专业方向气体传感器的研究需求,重点钻研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的配位机制,通过搭建分子结构模型、模拟配位反应过程,为半导体气敏材料的组分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新能源技术和现代传感与分析技术课程中,我聚焦气体传感器在新能源工业尾气监测中的应用场景,深入学习传感器与新能源设备的适配原理,为成果转化积累了关键知识;在专业英语学习中,我深入把握专业词汇内涵,便于阅读国际顶尖期刊文献,精准把握气体传感器领域的前沿动态,为科研选题和论文撰写扫清语言障碍。此外,我还主动参与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种学术会议和论坛,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不断拓宽学术视野。

二、深耕科研,勇闯技术创新高地

基于良好的专业基础和各类学术会议、科研文献的积累,我确定了我的研究课题为硫化氢(H2S)气体传感器。H2S作为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剧毒、易爆、腐蚀性气体,存在于化学工业、采矿冶金、生物医疗等各个领域,因此对其进行连续准确检测,以保障化工、能源等行业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传统H2S气体传感器存在灵敏度低、选择性差、工作温度高等痛点,严重制约着工业现场的安全监测效能。基于这一行业痛点,我结合化学基础,将研究方向锁定在半导体气敏材料的制备与传感器性能优化尚,立志研发出性能更优、更适配实际工业场景的H2S气体检测技术。

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组建了科研小组,开启半导体材料制备与改性的攻坚之路。研究初期,如何平衡材料各项性能成为首要难题,材料工作温度高、选择性差等问题影响实验进展。为突破这一难题,我查阅了近5年国际相关领域的200余篇核心文献,从材料的微观调控、表面修饰、异质复合等多维度寻求突破。经过连续几个月的循环实验与多个通宵后,终于确定了可以实际使用的半导体气敏材料。经过近一年的反复打磨与迭代优化,制备了性能优异的H2S气体传感器,其响应时间缩短至5秒内,检测下限大幅降低。基于一系列研究成果,我先后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两篇SCI论文,其中一篇发表于双一区TOP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一篇发表于二区期刊《Ceramics International》,系统阐述了气敏材料的改性原理和H2S气敏响应机制。凭借优秀的成绩和突出的科研成果,我荣获学校“科技创新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获评2025年国家奖学金。

三、立德修身,践行党员使命担当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将党性修养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以实际行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学校规章制度,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在科研中坚守学术诚信底线,坚决杜绝数据造假、抄袭行为,在生活中坚持助人为乐、积极奉献,在同学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形象。我经常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每当秋季开学之际,学校都有新生前来报道,但对校园及宿舍环境不熟悉,我则主动承担起“校园向导”和“暖心师姐”的责任,带领新生报道,帮助新生及家长搬运行李、熟悉校园,不仅让新生在学校多了一份“归属感”,更让新生家长多了一份“满意度”。

在集体生活中,我始终秉持团结协作精神,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科研经验。如每当本科毕业设计之际,我都会借助课题组的平台向本科生传授毕设和实验经验,每周组织毕设进程和知识梳理研讨会,帮助学弟学妹顺利开展毕设任务;对于组内师弟师妹,我常在组会上分享自己阅读文献的渠道和经验、实验环节重点注意事项、论文撰写的关键、目标期刊选择以及投稿方法等,争取能切实的在科研环节为师弟师妹提供帮助;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我主动向同学们分享课堂笔记和学习心得,帮助同学们梳理重难点知识和解题技巧,逐渐形成了“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科研和学习氛围。在寝室中,我与室友共同探讨学科前沿知识,互相激励督促进步,共同爱护寝室卫生。寝室在研究生“研舍焕新彩·家韵满社区”活动中被评为“科研学习型”宿舍。

回望研究生期间,我始终以党员初心为舵、以学术理想为帆,在“科技创新服务工业安全”的道路上笃行不怠。从学业上的精益求精,到科研中的攻坚克难,从集体中的示范引领,到实践里的责任担当,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学校的培养与导师的指导。两篇SCI论文、国家奖学金等荣誉,既是对过往付出的肯定,更是前行路上的动力。未来,我将继续深耕气体传感器与半导体气敏材料领域,紧盯工业安全检测技术瓶颈,在成果转化与性能优化上持续发力,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务实的作风践行新时代青年使命,在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与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逐光而上,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奋进篇章!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东北电力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2017 保留所有版权